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

選擇性緘默

選擇性緘默(Selective Mutism; SM

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(DSM-IV)的定義,選擇性緘默症患者理解和使用語言的能力都正常,但在特定的場合或遇到特定人物時卻會沉默不說話,且持續一個月以上。
選擇性緘默症病發時間通常在3-5歲,但容易被忽略,常在進入幼稚園或小學後,才因社交互動和課業問題被發現。在男女生的比例上,女生略多於男生。緘默的狀況依孩子而異,有些是到公共場所就不說話,有些是只和家裡的人說話,最典型的是孩子可以和家裡的任何人說話,但只要一出門就不說話,而緘默的時間有些持續幾個月,有些則會持續數年。
造成緘默的發生原因仍不明確,可能由各種不同原因綜合影響。但目前有研究顯示,選擇性緘默症和焦慮障礙密切相關,認為患者並不是拒絕說話或選定不說話,而是因為焦慮使他們溝通困難,因此表現出不說話、應答緩慢、神情木然呆滯、眼神閃躲、表情羞澀、少發問、因緊張焦慮呈現笨拙的或僵硬的姿勢或沒有任何反應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治療策略
選擇性緘默症的治療方法有家庭治療、語言治療、行為治療、認知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。目前學校本位個別化多重處理模式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的治療方法,即是結合父母、相關的治療師(語言治療師、心理諮商師、音樂治療師等)、 班級 老師和同儕的共同努力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對老師及家長的建議
1.家長扮演協助的角色:因孩子通常能和家人正常對話,因此在治療過程中,能 
協助專業人員做治療。
2.不強迫小孩說話,可用「非口語」的溝通方式:強迫反而會使症狀更糟,不必強求孩子一定用口語回應,可用點/搖頭、手指等等方式替代。
3.鼓勵好的行為:只要孩子的反應方式有進步,立即給予增強。
4.和專業人員、班級老師共同合作,並鼓勵學校同學接納選擇性緘默症的小孩。
5.務必要有耐心,持之以恆的治療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