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

談觸覺防禦

你們家有愛鬧彆扭、龜毛又有潔癖的小孩嗎?---------觸覺防禦”~~
什麼是觸覺防禦?
我們家小明不喜歡別人碰到他,而且很討厭洗頭,每次洗頭都會哭,剪頭髮、擤鼻涕對他來說也是件痛苦的事,尤其是碰到他的頭和臉時就會特別生氣,還有一次哥哥穿過他的褲子,還是他的褲管上有一點點濕濕的,他就會彆扭的把褲子脫掉,好像那褲子上有什麼討人厭的東西在上面一樣,生氣得很….;老師也說小明在學校的時候,不喜歡碰黏土,更不喜歡別人碰他,也很排斥和大家赤腳踩在沙子上面玩,讓其他小朋友覺得他難相處!不知道你們家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情形,如果有的話,可能他也是所謂的觸覺防禦
在談觸覺防禦之前,得先了解什麼是感覺統合。在我們身體的感覺包括了觸覺、前庭覺和本體覺、嗅覺、味覺、聽覺、視覺七大感覺系統,觸覺便是其中一種。它是最大的感覺系統,而且是出生後最先發展出來的,用來探索感覺這個環境,可見其重要性。
感覺統合障礙領域的創始人Dr. Ayres定義感覺統合為『將來自自身及環境的感覺組織起來,以在環境中可自由運用身體。而整個神經處理的過程就是感覺統合。』觸覺防禦是感覺統合中的觸覺感覺失調,以下簡單介紹觸覺功能失調的三個種類:
1.      觸覺防禦型:對一般人覺得無害的觸摸感覺產生厭惡或逃避的壓力反應。多半是因為在出生前後發生缺氧情況,如難產擠帶繞頸等,或是嬰兒時期很少被抱,觸覺神系統之成熟不足。這類孩子經常以排斥的方式處理外來刺激,經常像驚弓之鳥,無法集中注意力,情緒易不穩,人際關係也較差。
2.      觸覺遲鈍型:出生前後缺氧,傷及觸覺神經核,或是父母過於保護,很少讓孩子有去探索環境的機會,這類孩子觸覺較為遲鈍,學習新動作較慢,舉止也是笨手笨腳的樣子。家長需要給小孩一些觸摸玩具,或是用軟牙刷刷小孩的手心、手背和腿部,增加他們的觸覺。
3.      觸覺依賴型:出生前後缺氧,腦部感覺統合不良,或是嬰兒時期觸覺需求(包括口慾,不准吸手指、不准吸奶嘴)沒有得到滿足,以至小孩到幼兒期長期地對特定的觸覺刺激(如奶嘴、手指、手帕…)產生過份的情感依附。家長需要先適度的滿足對孩子的觸覺需求,加強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,讓小孩將口腔的需求轉向手部的觸覺活動。
若家裡的小朋友有以下的情況可能是觸覺防禦的問題:
1.      討厭被觸摸或撫摸,討厭洗臉、洗頭或理髮。天熱也穿長袖衣服。
2.      討厭穿毛料、麻料、套頭衣服或在草皮墊、沙灘草地散步。
3.      對他人不經意的碰觸情緒反應很大或攻擊對方。
4.      在排隊或擁擠的場合顯得焦躁不安,刻意保持較大的距離。
5.      潔癖,手或身體避免接觸他認為髒亂的東西,如顏料、泥土等。
6.      對疼痛反應過度。
若你們家的寶貝出現以上的情形頻率很高,以至於影響到生活,建議請教專業職能治療師做更近一步了解。
那麼對於有觸覺防禦的小朋友我們可以如何幫助他們改善呢?
在環境上,首先要為小朋友準備一個安靜、較為封閉能將干擾降到最低、光線柔和的空間,如:衣櫥室、大空箱子裡、帳篷裡、房間小角落裡,這樣能為他們減少其他感官刺激,而且無預警的碰觸,對他們來說是很有威脅性的。
1.利用刮鬍泡、粉末、乳液以溫和穩定的力道擦在皮膚上。在他們習慣以上的感覺之後,再利用比較寬的刷子、觸覺刷或是有特殊觸感的手套來刷及摩擦大面積的皮膚,記得要順毛刷(頭往腳的方向)
2.讓小孩埋在球池,陪他一起在球池玩,或是一起尋找藏在球池的物品。
3.摸摸箱。在箱子裡放一些豆子、米粒和一些小物品,讓小孩可以伸手臂進去找尋藏在裡面的東西。
4.利用大枕頭或是墊子,讓小孩可以躲在裡面。
5.用吸管吸果凍。吃可以咀嚼的食物如:蒟蒻乾、牛肉乾、口香糖、QQ糖或是咬橡膠管等。
6.利用按摩器提供手和腳的震動刺激,注意需避開臉和耳朵後面。
7.針對臉部和嘴巴比較敏感的小朋友,可以用手指頭、棉棒或是牙齦按摩刷在嘴巴上方或牙齦的地方給予溫和穩定的按壓。
以上這些都可以在家中和自己的小朋友一起做,每天至少需要實行一次,漸進式的增加次數和執行的時間,我們可以觀察他們活動時的反應來決定。如果小朋友有退縮、哭泣的反應,建議給的量和頻率要減少。
觸覺防禦這個算起來不是病的毛病,雖然不會嚴重到需要打針吃藥,但讓小朋友在適應環境、學習新事物上,確實比其他正常的小朋友多吃了苦頭,在人際互動上吃虧,家長應該要多了解體諒他們的心情,在他們情緒反應過後,幫助他們學習與其他小朋友有良好的互動,並且藉由活動減輕他們觸覺防禦情況。
參考資料:感覺統合--高麗芷著---信誼出版
感覺統合-理論與實務—Anita C. Bundy, Shelly J. Lane, Elizabeth A. Murray —合記圖書出版社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